頻尿
頻尿
一.定義
1.解尿次數過多」或「解尿的間隔時間太短」
2.一般為白天小便次數超過8次,晚上睡著後小便次數超過1次以上
3.頻繁的排尿,患者對膀胱的控制能力下降,變得無法憋尿,且會有膀胱滿脹的感覺
二.常見原因
1.泌尿道感染:
尿路感染(UTI)會刺激膀胱,使人頻繁產生尿意,且通常伴隨灼熱感或疼痛。
2.膀胱過動症:
膀胱過度活躍會導致頻繁的尿意,甚至在膀胱未完全充滿時也會想要排尿。
3.泌尿系統功能老化:
膀胱會隨著年紀增長,彈性慢慢減低,讓儲存尿液的量變少而導致頻尿
4.子宮肌瘤:
如果肌瘤過大,壓迫到泌尿系統,就可能造成頻尿
5.子宮脫垂或骨盆底肌張力不足:
是指子宮從骨盆底端不正常突出,可能是由分娩造成的傷害、胎次多,胎兒大自然產,產後過早從事勞動、韌帶、肌肉張力不足等原因造成腹壓增加
6.懷孕頻尿:
孕期子宮增大會壓迫膀胱,導致頻繁排尿,特別是在妊娠後期。
7.焦慮和壓力:
情緒壓力會導致自律神經系統活躍,使得頻尿成為壓力反應之一
如果頻尿持續影響生活,建議尋求醫生檢查
治療項目:
1.物理治療 :
病患在接受藥物或手術治療的同時,還可以根據醫師的建議搭配物理治療,以幫助達成最佳的療效,並透過在家做凱格爾運動,增強骨盆底肌的力量,進而減少頻尿與尿失禁的情形。
2.藥物治療:
抗膽鹼藥物(anti-muscarinic):
例如得舒妥(detrusitol)、衛喜康(vesicare) 等,雖 然這些藥物既平價又有效,但是有時可能會引發舌頭苦澀、口乾等副作用,因此若服用上有不適, 建議諮詢醫師以尋找改善的方法。
乙型促效劑(B3-agonist):
乙型促效劑屬於近年來較新的藥物,可以減少口乾、舌頭苦等副作用,但是可能會造成血壓升高的問題,較不適合一些高血壓患者服用。
3.手術治療 :
嚴重的膀胱過動症:膀胱過動症若經藥物治療未發現明顯的改善,則可以選擇於逼尿肌處注射肉毒桿菌,或玻尿酸療法(自費),減少膀胱不自主收縮的強度與頻率,並紓緩頻尿的症狀。
對於藥物反應不佳的患者,也有更進階的選擇,包括膀胱內肉毒桿菌素注射和脛神經刺激術;或低侵入性且副作用較少的方式,如:
4.自費G動椅 :
維持效果短,需多次治療才能改善,只能針對漏尿。
5.自費陰道雷射 :
可維持約半年,需施打3次以上。
6.自費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 :
多數病人一次可改善,維持1-2年,少數需施打2次
溫馨提醒:
頻尿或尿失禁,都是女性常見的泌尿問題,其實從改變生活習慣或更進一步的手術都能解決。因此別因為是私密困擾而不敢診斷治療,早期發現早期治療,才不致於錯過黃金治療期!